close

(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/編輯整理)在交往的熱戀期間,情侶對心中深切的希望殷殷期盼,心嚮往之。當兩人的親密關係逐漸加溫而雙方日益親近、越來越相互依賴時,伴侶圈圈可能於焉成型,而他們對天長地久的渴望與感知也與日俱增。當然,那可是他們最期待、互許對方的未來。

親密關係中 開始期待糟糕的壞事

然而,有時候,伴隨「安全感」而來的,卻是一種截然相反的狀況。源於早期生命對依賴的期待與恐懼,因為沒有在交往熱戀或約會期間出現,卻在親密關係的升溫與互許承諾時被啟動了。結果是,伴侶們竟在他們的親密關係中,開始期待最糟糕的壞事發生,而非好事臨門。

期待最糟的壞事,從達成目的的角度而言,一點兒也不合邏輯,從表面的意識與警覺性來看,也毫無必要,因為這一類的期待置身於大腦深層的非語言區域。身為伴侶與別人的伴侶,我們大部分人首當其衝要面對的,是最基礎的生存法則,以及幾近獸性與本能的自我。

大腦最初的連結 是爭奪而非愛

事實上,我們幾乎可以這麼說,人類是因為簡單的一條命令「你不可被殺」而安然歷經數千年的。愛與爭奪,同時是我們大腦的生存條件。雖是這麼說,然而大腦最起初、最重要的連結是爭奪而非愛。

顯然,大腦最首要的功能,是要先確保我們以個體與物種的本質,先求能讓個體好好活著。其實,這是異常美好而重要的事。不幸的是,我們大腦中那個善於保護我們免受殺害的部分,同時也有點魯莽與愚蠢。它們最基本的信念是:「先殺再問」。

(本文摘自/大腦依戀障礙/橡實文化)

鄭本岡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xno08yv01a 的頭像
    xno08yv01a

    陳潔岑的部落格

    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