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頭殼newtalk

現在季節正邁入冬天,流感是流行的高峰期,許多人都會去醫院施打流感疫苗,新北市衛生局今 (19) 日表示,目前新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剩下不到一萬劑,估計一月底會用完,還沒施打的民眾儘速攜帶健保卡、身分證及相關證件前往接種。

衛生局提到,從下禮拜一 (22) 日起,會集中調度剩餘的公費流感疫苗,由29區衛生所提供接種服務,避免民眾到醫院施打吃閉門羹。

疾病管制科長許玉芬表示,新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從去年10月開放至今,已接種超過90萬劑,期間出現的29例流感併發重症,調查發現有26例未施打流感疫苗,且有26例近9成為50歲以上的民眾。

衛生局呼籲,接種疫苗仍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,接種後須2至4週才能夠產生足夠的保護力,針對免疫力較差的長者、幼兒及慢性病人等高危險族群,容易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,務必儘快施打,千萬不可輕忽。

#MUTUAL鄭語皓_鄭語皓CHAIN#

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美國搖滾歌手湯姆佩蒂(Tom Petty)去年10月過世,讓樂迷相當不捨。他的家屬和洛杉磯郡法醫19日表示,湯姆佩蒂因為疾病服用鴉片類止痛藥等各種藥物,導致藥物服用過量致死。

法新社報導,驗屍報告顯鄭本岡示,66歲的湯姆佩蒂因心臟驟停辭世時,體內有芬太尼(fentanyl)、氧可酮(oxycodone)、安眠藥「替馬西泮」(temazepam)和其他藥物。

湯姆佩蒂的妻子和女兒在他樂團的臉書專頁說:「不幸地,湯姆佩蒂被許多疾病纏身,包括肺氣腫、膝蓋問題和最嚴重的髖部骨折。」

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中市65歲劉姓婦人菸酒不沾,生活作息正常,親友都稱她「健康的歐巴桑」,去年咳嗽長達三個月都無法斷根,經轉診醫院,透過胸部X光片檢查,意外發現右上肺部有約2.5公分的陰影,確診發現是肺腺癌第四期,經半年標靶藥物治療,腫瘤已獲控制,讓她感嘆「真想不到!」

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鄭本岡主治醫師戴芳銓建議,民眾若咳嗽超過二個月,或體重急速減輕、咳血,家族史者等高危險群,請儘速就醫,並定期追蹤檢查。

劉姓婦人說,她生活習慣良好,也沒有慢性病,有「健康的歐巴桑」稱號,以往感冒、咳嗽,經到診所就診,約一周痊癒,但去年一咳就是三個月,成了「酷酷嫂」,在子女要求下,赴醫檢查,但萬萬沒想到,報告結果竟然是罹患肺腺癌第四期,她震驚不已「怎麼會是我?」

戴芳銓說,劉姓婦人經電腦斷層切片,確診為肺腺癌,並發現有多處骨頭轉移,經標靶藥物治療半年,腫瘤已獲得控制,骨頭轉移的位置也改善。

編輯推薦



老是腰痠背痛、脖子痠?你可能是這毛病

想打噴嚏卻憋下來 他發生了這慘劇

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示意圖;圖片取自pixabay)

根據《蘋果日報》報導,知名的高雄市精神療養院「龍發堂」去年7月陸續發生阿米巴性痢疾、結核病疫情。高雄市衛生局昨天(12/4)發表聲明,表示龍發堂近8年來有97名堂眾死亡,數量遠高於其他精神護理機構。

衛生局指出,龍發堂陸續發生阿米巴性痢疾、結核病疫情,迄今確定感染人數分別為32例以及6例。去年12月21日已公告「龍發堂為阿米巴痢疾及結核病之法定傳染病流行地點」。

說起龍發堂,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會聯想到精神病患,卻不知道為何如此,其實龍發堂與其開山祖師曾經十分出名,堪稱地方上的傳奇。

龍發堂源自一名法師

龍發堂是其開山住持釋鄭本岡開豐法師於民國59年創建的佛堂;初始釋開豐想助人而收容精神病患,其療養成效頗佳而做出名聲,受託病患日漸增加,終於成為著名的精神療養院。民國6、70年代國內精神醫學還不發達,也無健保補助,眾多精神病患的家屬不堪照護負擔而向龍發堂求助。

飽受詬病的感情鏈

龍發堂有種特別的療法,將一條名為「感情鏈」的鐵鏈將病況較輕與較重的病患繫在一起,讓他們兩人共同作息、互相扶助。這個方法受到許多詬病,認為剝奪病患的人權,而且有專家認為這做法有病患互相傷害的風險。

釋開豐主張用愛心感化病人

釋開豐俗名李焜泰,出家後原本在路竹鄉內一處草寮修行,某次收容一名精神病患為徒,細心照料後竟然痊癒,從此託他照顧的精神病患愈來愈多,最後開設龍發堂。釋開豐認為愛心可以感化病人,且他讓病患工作,這樣除了賺取龍發堂的經費,也想讓病患在工作中得到精神寄託。

曾成立樂團

如上所述,龍發堂會讓病患工作,比如飼養家禽,還曾成立樂團表演,院方主張這樣可以幫助病患建立尊嚴,維持精神穩定。

釋開豐過世後塑金身

釋開豐在2004年過世,弟子依照遺願進行為期6年的坐缸,但到了2007年有弟子受師父託夢指示將坐缸縮短為3年,於是進行開缸法會。出缸後釋開豐的遺體仍保持彈性,讓許多人驚嘆,最後釋開豐的遺體被做成金身供奉。當時法會還安排一對信徒在釋開豐的金身前舉行訂婚儀式,為安座大典增添喜氣。

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法新巴黎11日電) 根據醫學期刊「刺胳針腫瘤學」(The Lancet Oncology)上一份研究,BRCA基因突變的年輕女性在診斷罹癌後,死亡風險並不會比較高。

研究共同作者、南安普敦大學(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)的艾克斯(Diana Eccles)在聲明中表示,相較BRCA基因正常的患者,「BRCA基因突變的女性若診斷出初期乳癌,常在診斷後不久,便獲建議切除雙乳或進行化療」。

「我們的研究指出,在接受其他治療時,不必立刻進行乳房切除術。」

期刊在新聞稿中說,研究發現,女性在罹患乳癌後存活2年、5年或10年的差別,和BRCA基因是否突變沒有關聯。

#MUTUA鄭本岡L_CHAIN#

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法新巴黎11日電) 根據醫學期刊「刺胳針腫瘤學」(The Lancet Oncology)上一份研究,BRCA基因突變的年輕女性在診斷罹癌後,死亡風險並不會比較高。

研究共同作者、南安普敦大學(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)的艾克斯(Diana Eccles)在聲明中表示,相較BRCA基因正常的患者,「BRCA基因突變的女性若診斷出初期乳癌,常在診斷後不久,便獲建議切除雙乳或進行化療」。

「我們的研究指出,在接受其他治療時,不必立刻進行乳房切除術。」

期刊在新聞稿中說,研究發現,女性在罹患乳癌後存活2年、5年或10年的差別,和BRCA基因是否突變沒有關聯。

#MUTUA鄭本岡L_CHAIN#

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健康醫療網/記者賴彥君報導)

台北一名50多歲的彭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約10年,雖每日規則服用3種口服降血糖藥物,但血糖指標的糖化血色素依然偏高,且體重逐年上升。直到接受新型降血糖藥物SGLT-2(鈉-葡萄糖共同輸送器-2)抑制劑5個月後,才使血糖達標,且體重也下降了4公斤。

新型藥物降血糖 無體重上升副作用

鄭語皓>鄭語皓

成大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鄭凱比醫師表示,近年發展出的口服SGLT-2抑制劑及皮下注射GLP-1 (glucagon-like peptide-1)腸泌素這2類降血糖藥物,在最新的大型跨國研究均顯示,兩者不僅可以降低血糖、鮮少造成血糖過低的副作用,更有降低體重、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率的效果。美國糖尿病學會2018年病人照護指引也建議,針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病人,若在給予第一線糖尿病藥物(Metformin)後血糖仍未達標,就應考慮服用這兩類新型降血糖藥物。

血糖控制不良 引起併發症恐死亡



鄭凱比醫師指出,糖尿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5,且罹病者的血糖若是控制不良,甚至可能造成多種併發症,包括視網膜病變、腎臟病變、神經病變、冠狀動脈疾病、周邊血管疾病等,其中心血管疾病更為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。

與三高密切相關 體重變化不可忽視



為了控制好血糖,糖尿病病人多數會選擇胰島素或是傳統口服藥物,但使用這些藥物雖有效降低血糖,卻也常常帶來體重增加的副作用。根據英國一大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,使用胰島素治療12年,造成病人體重平均上升8公斤;另有研究也發現,體重上升會進一步對病人的血壓、血糖及血脂均可能帶來不良的影響。因此,鄭愷比特別提醒,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,體重變化也不容忽視。

每天新增68名糖友 體重控制須注意

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-2015年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」發現,在台灣,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.8%,其中男性佔13.1%、女性佔10.5%,推估全台灣約有227.5萬糖尿病病友,且每年以2.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,亦即每天約新增68名糖尿病病人,而體重控制對於日益增多的糖尿病病人也是相當嚴肅的課題。

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(健康醫療網/記者賴彥君報導)

台北一名50多歲的彭先生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約10年,雖每日規則服用3種口服降血糖藥物,但血糖指標的糖化血色素依然偏高,且體重逐年上升。直到接受新型降血糖藥物SGLT-2(鈉-葡萄糖共同輸送器-2)抑制劑5個月後,才使血糖達標,且體重也下降了4公斤。

新型藥物降血糖 無體重上升副作用

鄭語皓>鄭語皓

成大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鄭凱比醫師表示,近年發展出的口服SGLT-2抑制劑及皮下注射GLP-1 (glucagon-like peptide-1)腸泌素這2類降血糖藥物,在最新的大型跨國研究均顯示,兩者不僅可以降低血糖、鮮少造成血糖過低的副作用,更有降低體重、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率的效果。美國糖尿病學會2018年病人照護指引也建議,針對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病人,若在給予第一線糖尿病藥物(Metformin)後血糖仍未達標,就應考慮服用這兩類新型降血糖藥物。

血糖控制不良 引起併發症恐死亡



鄭凱比醫師指出,糖尿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排名第5,且罹病者的血糖若是控制不良,甚至可能造成多種併發症,包括視網膜病變、腎臟病變、神經病變、冠狀動脈疾病、周邊血管疾病等,其中心血管疾病更為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。

與三高密切相關 體重變化不可忽視



為了控制好血糖,糖尿病病人多數會選擇胰島素或是傳統口服藥物,但使用這些藥物雖有效降低血糖,卻也常常帶來體重增加的副作用。根據英國一大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,使用胰島素治療12年,造成病人體重平均上升8公斤;另有研究也發現,體重上升會進一步對病人的血壓、血糖及血脂均可能帶來不良的影響。因此,鄭愷比特別提醒,在控制血糖的過程中,體重變化也不容忽視。

每天新增68名糖友 體重控制須注意

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-2015年「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」發現,在台灣,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.8%,其中男性佔13.1%、女性佔10.5%,推估全台灣約有227.5萬糖尿病病友,且每年以2.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,亦即每天約新增68名糖尿病病人,而體重控制對於日益增多的糖尿病病人也是相當嚴肅的課題。

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鄭語皓關心您的健康,鄭語皓分享的健康資訊來自網路,僅供參考。覺得身體有不舒服還是要趕快看醫生喔!

【早安健康/陳政宇整理編輯】你知道嗎?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,平均每12個成人,就有一個罹患糖尿病。在台灣,糖尿病人口更突破200萬人大關。

其中,只有近2成的糖友,疾病控制得當,未發生任何併發症。其餘的8成糖友,往往因 「害怕服藥」、「害怕打胰島素」,使疾病控制不佳。

其中又以「胰島素」為糖友最難以接受的治療。事實上,胰島素一點也不可怕, 它像是一把鑰匙,打開細胞通道,讓葡萄糖進入產生能量。

注射胰島素後,30分鐘內即可發揮效用,降低血糖。醫師之所以選擇胰島素,而非口服藥,是因每種藥有其特定作用機轉,因應個人糖尿病症狀不同,醫師會做出最適合的選擇。

「開始打胰島素代表病情變嚴重?」、「吃藥比較安全,不要打胰島素?」、「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和失明?」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所做的糖尿病認知調查中指出,這些問題是糖友們最憂心的。但是,通通都只是「迷思」!

迷思一:開始打胰島素代表病情變嚴重?

糖尿病是因身體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,造成的慢性症狀。沒了鑰匙,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,血糖就會升高,故須倚靠外源注射,以協助控制血糖。

迷思二:打胰島素會導致失明和洗腎?

記住一個觀念,胰島素不會導致失明和洗腎,血糖控制不好才會。因此,規律運動、改善飲食、按時打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平穩,你也可以和糖尿病和平共處!

若是糖尿病控制不佳,身體的器官、血管全浸泡在濃度高於一般人的「糖水」裡頭,時間久了,就會導致器官病變、血管異質化,發生嚴重併發症。吃藥、打胰島素,正是為了將高濃度的血糖變成正常濃度的體液。

迷思三:吃藥比較安全,不要打胰島素?

糖尿病藥物作用方式有:減少腸道葡萄糖吸收、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...等。經過醫師評估糖友「缺什麼」,就讓他「補什麼」。

而且,選擇外源注射胰島素,對身體的負擔是最少的。因胰島素為蛋白質組成,口服後經胃腸道代謝,即失去效用。目前科技尚無法做出口服胰島素。

*胰島素使用注意事項:

1、按時且不間斷地注射,才能控制血糖平穩。

2、按時進餐。

若發生低血糖症狀如肌餓、發抖、冒冷汗、心跳加速、無力、頭暈、視覺模糊、嘴唇麻等,此時應 立刻進食3-4顆方糖或1罐含糖飲料,以緩解症狀。

當發生意識不清、抽筋、昏迷、嚴重紅疹、喘息、呼吸急促時,應盡速送醫。

3、每次更換注射部位,如腹部、大腿、手臂、臀部輪流注射。若偶有紅、腫、癢,應先避免注射該位置,幾週後即會消退。

4、常溫保存可以放置一個月,不需放至冰箱。若第一次從冰箱內拿出,應先於手中轉到均勻、不冰冷再注射,減少不適感。

5、剛開始注射時,可能因血糖值改變,導致暫時性的視覺障礙,一段時間即會改善。

資料來源: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 衛教資訊網

網路文章來自【早安健康】

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鄭語皓關心您的健康,鄭語皓分享的健康資訊來自網路,僅供參考。覺得身體有不舒服還是要趕快看醫生喔!

【早安健康/陳政宇整理編輯】你知道嗎?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,平均每12個成人,就有一個罹患糖尿病。在台灣,糖尿病人口更突破200萬人大關。

其中,只有近2成的糖友,疾病控制得當,未發生任何併發症。其餘的8成糖友,往往因 「害怕服藥」、「害怕打胰島素」,使疾病控制不佳。

其中又以「胰島素」為糖友最難以接受的治療。事實上,胰島素一點也不可怕, 它像是一把鑰匙,打開細胞通道,讓葡萄糖進入產生能量。

注射胰島素後,30分鐘內即可發揮效用,降低血糖。醫師之所以選擇胰島素,而非口服藥,是因每種藥有其特定作用機轉,因應個人糖尿病症狀不同,醫師會做出最適合的選擇。

「開始打胰島素代表病情變嚴重?」、「吃藥比較安全,不要打胰島素?」、「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和失明?」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所做的糖尿病認知調查中指出,這些問題是糖友們最憂心的。但是,通通都只是「迷思」!

迷思一:開始打胰島素代表病情變嚴重?

糖尿病是因身體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,造成的慢性症狀。沒了鑰匙,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,血糖就會升高,故須倚靠外源注射,以協助控制血糖。

迷思二:打胰島素會導致失明和洗腎?

記住一個觀念,胰島素不會導致失明和洗腎,血糖控制不好才會。因此,規律運動、改善飲食、按時打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平穩,你也可以和糖尿病和平共處!

若是糖尿病控制不佳,身體的器官、血管全浸泡在濃度高於一般人的「糖水」裡頭,時間久了,就會導致器官病變、血管異質化,發生嚴重併發症。吃藥、打胰島素,正是為了將高濃度的血糖變成正常濃度的體液。

迷思三:吃藥比較安全,不要打胰島素?

糖尿病藥物作用方式有:減少腸道葡萄糖吸收、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...等。經過醫師評估糖友「缺什麼」,就讓他「補什麼」。

而且,選擇外源注射胰島素,對身體的負擔是最少的。因胰島素為蛋白質組成,口服後經胃腸道代謝,即失去效用。目前科技尚無法做出口服胰島素。

*胰島素使用注意事項:

1、按時且不間斷地注射,才能控制血糖平穩。

2、按時進餐。

若發生低血糖症狀如肌餓、發抖、冒冷汗、心跳加速、無力、頭暈、視覺模糊、嘴唇麻等,此時應 立刻進食3-4顆方糖或1罐含糖飲料,以緩解症狀。

當發生意識不清、抽筋、昏迷、嚴重紅疹、喘息、呼吸急促時,應盡速送醫。

3、每次更換注射部位,如腹部、大腿、手臂、臀部輪流注射。若偶有紅、腫、癢,應先避免注射該位置,幾週後即會消退。

4、常溫保存可以放置一個月,不需放至冰箱。若第一次從冰箱內拿出,應先於手中轉到均勻、不冰冷再注射,減少不適感。

5、剛開始注射時,可能因血糖值改變,導致暫時性的視覺障礙,一段時間即會改善。

資料來源: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 衛教資訊網

網路文章來自【早安健康】

xno08yv01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